为全面、系统、准确地记录马尔康市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马尔康市史志中心扎实推进《马尔康市扶贫志(1949-2021)》编纂工作。目前,该志书已进入终审阶段,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系统梳理脱贫攻坚历史脉络。自《马尔康市扶贫志(1949-2021)》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市史志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建了专业的编纂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编纂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为保证资料翔实、准确,在资料收集阶段,编纂人员广泛查阅档案资料,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和贫困群众,累计查阅档案资料5000余卷(件),走访脱贫一线干部群众200余人次,收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保障等典型案例80余个,形成120余万字初稿,全面记录马尔康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跨越。
多维度筑牢志书质量防线。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终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终审工作方案》,明确评审标准、时间节点及修改要求,建立“编纂组自查—专家评审—领导小组终审”三级质控体系,确保评审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汇聚专家智慧,把好学术关隘。邀请上级部门专家、本土专家,围绕志书的政治性、史料性、专业性开展评审。评审组从篇目结构优化(如增设“生态建设扶贫”“对口帮扶”专章)、数据精准度(核校2014—2020年贫困发生率、帮扶资金等关键数据)、地方特色彰显(突出嘉绒地区产业扶持、民俗文化赋能等案例)三个维度提出修改意见127条。三是聚焦问题整改,提升编纂质效。精心组织编纂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专家评审意见,将专家意见分类整理为“篇目调整类”“史料补充类”“文字规范类”三大板块,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整改”。目前,编纂组已完成85%意见的初步修订,重点对“脱贫攻坚精神传承”章节进行深化,补充收录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省级示范村等典型事迹。
彰显地区脱贫攻坚实践价值。《马尔康市扶贫志(1949-2021)》设6编22章77节,以“地域特色+时代印记”为脉络,详述高半山生态搬迁、牦牛产业标准化养殖、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具有嘉绒地区特色的扶贫模式,收录双语普法宣传、送医下乡、嘉绒织绣工坊等民生实事案例,附脱贫前后村容村貌对比影像、帮扶干部工作手记节选、贫困群众脱贫感言等原始资料,增强志书感染力。
《马尔康市扶贫志(1949-2021)》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全面记述了马尔康市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跨越,重点展现了全市在产业扶贫、科教文卫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劳务就业扶贫、生态建设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和显著成效,充分反映了脱贫攻坚工作对马尔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该志书的编纂出版,对于总结脱贫攻坚经验,传承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下一步,马尔康市史志中心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终审意见,认真修改完善《马尔康市扶贫志(1949-2021)》,确保志书早日出版发行,为马尔康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史志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