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集

《阿坝州黑水民兵志》概述

发布时间:2017-08-29
字体:
访问量:
来源:
分享到:


“民兵”一词,南北朝时期已使用。《魏书》卷五十一记载,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淮阳王皮豹子曾上表称“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到北宋时,民兵(亦称乡兵)逐渐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元顺帝时(1328),设立民兵万户府,下诏各地组织民兵(亦称义兵),“结堡自卫”。明朝曾组织民兵(民壮、土兵等)戍卫边疆,守护城池,维持治安。到了清代,民兵遍于各省。

历代民兵,在抵抗外来侵略中起过重要作用。明代中后期,倭寇猖獗。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朝中央政府委派松潘卫(今松潘、黑水等县)、茂州卫(今茂县、汶川等县)的藏羌士兵开赴浙江前线“并立破贼”。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朝廷再次调派叠溪千户所(今茂县叠溪镇)、茂州卫等地土兵,随清军一道开赴亦力巴里(今新疆),收复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东南)等地。

乾隆五十六年(1791),四川总督鄂辉调大小金川土屯兵2000名,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绥靖营张占魁,率藏族土兵猛攻廓尔喀噶勒拉山巅木城,壮烈牺牲,朝廷授以参将衔。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土司属地,出动土兵300余人,随军出征抗击英国侵略军。不少藏羌土兵血洒疆场,献出宝贵生命,因功绩卓著,受到清廷和达赖的嘉奖,一批勇士获赠“巴图鲁”称号。汶川三江刘正祥被授千总衔。因屯兵跋山涉水,最能吃苦,创下六战六捷的功绩,朝廷准给屯兵抚恤与绿营兵同等,均为50两银子,以示褒扬。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州境藏羌土屯兵3次赴广东、浙江前线,抱着“不战胜、即战死”的大无畏精神,与英国侵略者浴血奋战,宁波战役便是最惨烈的一次。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攻陷厦门,继而进攻定海、镇海、宁波诸城。朝廷“六百里加急谕令”给四川,命其“共足两千名之数,派委曾出师之镇将管带,前赴浙江军营听候调遣”。大金川土司阿木穰、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等人率领的2000名藏羌远征军,历时3个月,抵达浙江宁波。清道光二十二年,藏羌土兵攻入宁波城,被英军的快枪居高临下射杀,死伤惨重。英军还用大炮对着完全暴露在街巷的藏羌土兵猛烈开炮,一时间尸体堆积如山。阿木穰和他所率领的藏羌土兵与敌展开决战,大部分藏羌土兵壮烈牺牲。另一支藏羌土兵在哈克里的指挥下,投入招宝山威远城的战斗,瞬间抢占入城。英军抵挡不住,调用英舰用火炮猛烈轰击,藏羌土兵纷纷倒下。为了保存实力,哈克里部暂退慈溪大宝山。英海军数千人组成三面夹攻之势,炮轰大宝山。面对冲上来的英军,哈克里拔出战刀与敌肉搏,直至全部藏羌土兵壮烈殉国。道光二十三年(1843),浙江宁波百姓为纪念抗英烈士,捐资在大宝山西麓建“朱贵祠”,并塑阿木穰、哈克里等身铜像于朱贵将军的左右;又在祠后的小山包上建“鸦片战争阵亡将士之墓”,安葬大金川土司千总阿木穰、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等藏羌远征军阵亡将士的忠骨。远征军的幸存者苦于无力将其尸骨运回,只得剪下勇士们的辫子或者指甲,摘下腰牌,送回家乡安葬,被称为“辫子坟”。汶川县三江是建“辫子坟”最多的地方,当地还在山头上设了“招魂包”,每年农历正月初三隆重祭祀,向东南方向敬拜,以示招回千里之外的亡魂,回归故里与家人团圆。

抗日战争爆发后,阿坝藏羌儿女以不同方式投入抗日救亡,有的还直接上了前线。阿坝州唯一健在的藏族远征军战士李华,辗转贵州、云南、缅甸、湖南、南京、辽宁,直到1949年方才转业回乡,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1951年,茂县军分区在茂县、汶川、理县、松潘4县开展人民武装建设,组织自卫队。195211月,军委和政务院共同颁布了《民兵组织暂行条例》,统一了民兵组织的名称、编组,民兵条件和有关制度。至1956年,汶川、理县、茂县、大金、小金、松潘、南坪、黑水、绰斯甲、马尔康10县均组建了民兵组织,有民兵12582人,占总人口的3.6%。1958年,中央制定《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同年“大办民兵师”,全州民兵28241万人,占总人口的7%。1962619日,毛泽东在同广州军区领导的谈话中指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自此,“民兵工作三落实”为民兵工作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全州对205个乡、8个森工局和3个较大厂矿的民兵组织进行了全面整顿。年底,有民兵团15个、营119个、连630个,民兵9784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民兵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民兵活动被迫停止。

1978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以后,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坚持传统的民兵制度的原则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央对民兵组织进行调整精简,总的指导思想是适当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简化民兵组织层次。全州取消了武装基干民兵,压缩了民兵年龄。1984年,全州有民兵52092人,占总人口的7%。

1985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民兵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16字方针。199112月,中共中央将16字方针中的“减少数量”改为“控制数量”,使民兵数量压缩到适度规模。至2015年,全州民兵数量仅占总人口的3%。在布局上,国道213317沿线以组建技术兵为主;重点地区以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和执勤分队为主。结构上,组建科技含量较高的民兵高机、通信、工兵、邮电、车辆维修、医疗救护、工程机械、道桥抢修分队等,各类技术兵已占民兵总数的12%。

无论是在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阿坝州民兵用忠诚、奉献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维护了新生的革命政权,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迈着坚实的步伐,引领着时代新风。其中,黑水民兵更是享誉全国,成了雪域高原上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黑水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和牦牛,500余名藏族儿女加入红军,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2年解放初,黑水民兵给解放军带路、送信、当通司,给解放军运粮食和枪支弹药。在平息武装叛乱的战斗中,参战民兵表现勇敢。在“三个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黑水民兵忠实践行新时期使命任务,铸就了“爱党报国、爱军尚武、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的黑水民兵精神。

黑水民兵积极参与抢险救灾。2003年,马尔康县白湾乡发生山火。200余名黑水民兵临危受命,赶赴现场。烟雾弥漫,地皮滚烫,民兵们被烟尘呛得直掉眼泪,有的人鞋子都被烧穿了底。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中共阿坝州委领导给予了“作风非常强硬、工作非常突出、成效非常显著、群众非常满意”的高度评价。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时,108名黑水民兵临危受命,赶赴震中映秀救灾。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搜寻失事直升机残骸,受领转运英雄遗体的艰巨任务。军委首长赞扬“黑水民兵个个都是好样的!”20104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80名黑水民兵,千里大机动,跨省驰援灾区,昼夜兼程,40小时内全部抵达一线,展开救援,连续奋战17天。418日,胡锦涛赴玉树,对黑水民兵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20108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60名黑水民兵,经红原、若尔盖、迭部等县,历经17个小时,辗转600余公里到达现场,立即投入抢险,搜寻转运受伤群众,搜寻遇难者遗体,抢运救灾物资,平整地面,搭建帐篷,直到完成全部救援任务。20134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黑水民兵150人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展开救援,抢救、转移、安置群众500人,转运物资80余吨,搭建帐篷170顶,清理废墟100余立方米。

黑水民兵积极投身参建参治。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上,黑水民兵应急受命。300名民兵连续奋战180天,终于修通瓦钵乡公路,从此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民兵茸尔甲,外出务工经商,经过几年打拼,成了全村率先富起来的“下海”民兵,先后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经商13次,外出人员达2150人(次),经济收入累计1075万元。民兵额尔王,3次自费学习獭兔养殖技术,在取得规模化獭兔养殖成功后,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带领12户贫困户致富,成为黑水民兵带头致富的典范。黑水民兵组成突击队攻坚,在海拔4000多米的鹧鸪山上奋战100余天,圆满完成“汶(川)—马(尔康)”通信光缆工程建设任务。2006年,米亚罗镇至鹧鸪山段光缆中断,黑水民兵奉命赶到,连续奋战5个昼夜,圆满完成保通任务。20077月,草地某县看守所3名罪犯越狱逃跑,黑水民兵奉命协助追捕,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5座,将3名罪犯抓获归案。20083月,红原县部分民族分裂分子制造事端,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伺机闹事,黑水民兵远程机动,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分裂分子面前,很快控制了局势,平息了事态。

27岁的业罗让,已经是11年军龄的“老民兵”了,多次出色完成艰难险重任务,多次立功受奖。一次,当他外出执行抢险任务时,父亲没有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怕影响儿子执行任务。后来,直到病危,父亲也没让老伴儿告诉儿子实情。一个月后,执行任务归来的业罗让得知这一消息,痛不欲生,未能在父亲身边送终成了他一辈子的伤痛。他的母亲对于儿子没有最后陪伴父亲也非常遗憾。但是,记者问她:“你对儿子当民兵这事后悔不?”原本还在哭泣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就是这样成千上万的黑水父亲、黑水母亲,传承着黑水民兵精神,铸就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2009年,阿坝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下发《向黑水民兵学习的通知》,黑水民兵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全州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成绩和荣誉属于过去,在未来的日子里,全州民兵将继续发扬爱党报国、爱军尚武、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的黑水民兵精神,继续抒写新的传奇、谱写新的篇章,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竭尽全力!

  《阿坝民兵志》全书以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上限、公元2015年为下限,共四章50万字,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存史之册、一部文约事丰的资治之书,它记录了阿坝民兵“平时耕种放牧、战时出征、急时救急、险时抢险”的辉煌事迹,呈现了阿坝藏羌儿女“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为宣扬阿坝民兵精神、特别是黑水民兵精神这张阿坝名片提供了现实教材;为记录阿坝发展历程、诠释阿坝民族精髓提供了详实资料;为激励更多的阿坝儿女砥砺前行、建设美丽阿坝提供了现实榜样。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