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事回眸

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巡礼

发布时间:2014-01-14
字体:
访问量:
来源:
分享到:

 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巡礼

 

庄春辉  李瑞琼

 

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位于壤塘县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海拔3560米,占地333亩。地处则曲河畔,背倚壤巴拉神山,面临卧象山,则曲河环抱着寺院,由东向西蜿蜒流淌。在这样一个八宝瑞相环绕的土地上,坐落藏哇、确基、泽曲三大寺庙群,是我国目前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素有“小布达拉宫”的美誉。因此,世人称它为人间的香巴拉和壤巴拉圣境,是藏传佛教觉囊巴现有的最大寺庙群。

    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的魅力,不仅在于她寺庙的深远和殿堂的雄伟,还在于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馆藏、众多充满雪域风情的唐卡画、巍峨壮观的大佛塔群和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大小佛像,更在于它有着独步四海的教证法脉、独特的梵音禅韵、精雕细镂的立体坛城和洁静精微的彩沙坛城。

壤塘的美,不在她的山,不在她的水,而在她的文化。初春的高原阳光里,那一座座温暖心灵的庙堂、佛塔,汇聚着文化、汇聚着美丽。我们有幸与西南民大的张建世和石硕老师一道,披着晨光,兴致勃勃地乘车从壤柯镇出发,翻越尕安玛山,沿则曲河溯流而上,去追寻中壤塘觉囊文化的足迹。

 历史上的觉囊派根本道场主要集中在今日喀则拉孜的觉囊沟里,而今日觉囊派根本道场已经转移到四川阿坝州的壤塘觉囊文化中心。觉囊派曾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教派,显密双修,该派所倡导的显乘“他空见”和密乘时轮金刚教法与传承是释迦牟尼佛在南印度吉祥山聚米塔里所亲授的密中之密,是一切金刚密乘之王。佛陀的教法是佛的加持,是佛给予万事万物加持,是佛陀一个境界、一个状态、或是本性、自性的加持。佛陀二转法轮主要强调的是自空,三转法轮主要强调则是了胜义他空。月贤王将《时轮经》带回香巴拉圣境后,将其整理成《时轮根本续》,其精华就是“时轮金刚”。“时轮金刚”在香巴拉国代代相续;在其鼎盛时期,就如藏地一部十分重要的史籍《青史》记载的那样:“守持三年三月为期、誓约专修觉囊派六支瑜伽的修士遍布于前后藏一切地区山谷”,“以六支瑜伽导修的舞姿遍行于拉萨诸寺庙庄园”。

    觉囊派是我国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一个教派,它教法以“中观他性空”为因乘,证法以注重实修的“时轮九尊”和“六支瑜伽”为果乘。觉囊派在因乘显教中的见解持“中观他空见”,与格鲁派的“中观应成派见解”相对应,其实质都一样,皆是正确的见解,中观应成派见解重在破众生的“我执”无明,中观他空见讲的是佛性有,重在破轮回的根本“分别”,皆为藏传佛教“闻、思、修”的两个车轮。觉囊派的他空见否认只能感知的现象世界,承认有一个绝对独立的实体存在。觉囊派的僧人通过自己的实际修炼与证悟,著书立说,从毕竟空至胜义有,反对绝对的空,空无一切,不仅真正把握印度佛教的中观道,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中观思想。觉囊派的正式形成是以11世纪更邦·图杰尊追大师在西藏拉孜县那加吉祥山腹地建成觉囊寺为标志。更邦·图杰尊追大师在系统教证热系所传承的有关《时轮经》的灌顶、修行仪轨和教授秘诀的基础上,师从衮钦·却古沃色大师,再系统教证卓系所传承的有关《时轮经》的灌顶法门和续释经纶,得到却古沃色大师他空见解释时轮的心得要领,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乐空双运之理。紧接,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六支瑜伽》,解开“他空见因乘和时轮金刚果乘之斯芬克斯之谜”,于是遂形成卓系传承的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囊沟而被称为觉囊派。觉囊是地名,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山沟名,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而真正把觉囊派显乘“他空见”教法和密乘时轮金刚证法推向高峰的是14世纪初叶的至尊更钦·笃补巴大师,他不仅开创了中观他空见的究竟教法,发展了时轮金刚的究竟证法,系统地建立了代表觉囊根本教义“中观他空见”和时轮金刚生圆次第的教证体系,而且还手执深邃的他空理论灵光之砖,去敲撞传统大乘佛教哲学的教大门,这有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沉寂的思想长夜,又好似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散了困惑人们心头的愁云,因而使觉囊派盛极一时,皈依者趋之若鹜。更钦·笃补巴大师还是一位《大法鼓经》、《涅槃经》和《尊胜母陀罗尼经》等佛教经典早在千年之前就有明确授记的大成就者。他撰写的《山法了义海论》等著作,深刻地阐述了他空见的见解,成为觉囊派在教理上的一面旗帜,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对稍后格鲁派开山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宗见也有相当的影响。他的出现,使觉囊派呈现出了开宗立派以来第一次中兴的局面。17世纪,觉囊派又出了一位震古铄今的大德高僧玛尔热·多罗那它,他借助藏巴地方政权的势力,创建达丹丹曲林寺,使觉囊派呈现出第二次中兴的局面,并成为驰名四海的“哲布尊丹巴”。他的《印度佛教史》,是研究印度佛教历史的权威著作,其影响历数百年而不衰。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他们三位大师被称为觉囊禅林重镇的三个里程碑。在瞻礼觉囊派寺庙时,经常可以见到他们三人的塑像、壁画和卷轴唐卡画。

     路在车轮下延伸。一抹阳光,红红地映进了车窗。车内我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觉囊文化的历史,不知不觉,汽车穿过了则曲河。不久,便来到了距壤柯镇42公里的中壤塘乡政府驻地。你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气势雄伟的中壤塘觉囊巴寺庙群,连绵成片,如珠玉四落。其间石木砌造的大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据史书记载,中壤塘名刹系嘉摩擦瓦绒的大德高僧宗然那西日从西藏学经归来,按照笃布巴大师的授记而建成的一座名刹,此为中壤塘名刹之基。后经历代增筑、扩建、雕琢、装点,规模渐臻宏伟。清代雍正年间,它逐渐取代了西藏觉囊寺的殊胜位置,成为了觉囊派的复兴基地和根本道场。如今,叠筑在壤巴拉塘(藏语意为财神坝)上的名刹四大院落,错落于山间谷地,构成了一处藏、汉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中壤塘名刹布局井然,从西至东,依次为泽曲、确基、藏洼三大寺庙建筑群,殿堂两侧均对称建有壁画廊、佛塔、佛殿、经堂、僧舍以及转经廊等。

远望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殿宇参错,气势恢宏;近看,香烟缭绕,彩幡飘舞,别有洞天。大小殿堂纵横交错,殿内布光或明或暗,道路错综,初入者如行迷宫,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觉囊教派通过从发源地到巩固地到复兴地的东向发展,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和岁月积蓄,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觉囊文化脉象。

一是教证文化。觉囊派的教法以“了义大中观他空见”为因乘核心,证法奉时轮金刚为果乘的无上圭臬,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华佛教因乘他空见与果乘时轮金刚信仰的根本道场。壤塘丽在山水,纯在民风,厚在传统,精在文化,甜在亲和友善的觉囊法脉。这里,因为是“黄财神故里”而被四众弟子视为今日壤巴拉圣境和壤巴拉法子;又因为是觉囊时轮金刚主系和支系法脉双运传承道场而被四众弟子视为今日香巴拉圣境和香巴拉法子。香巴拉圣境的佛像为身所依、佛经为语所依、佛塔为意所依,三所依具有极大的加持力,威光照耀,可令一切见者、闻者,获得加被。这里,不仅是觉囊文化的滥觞之地,也是时轮教法卓系法脉的根本传承地,更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教证和理证大道场。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以泽曲寺建造的40米高的果芒大佛塔与确基寺的康玛大金佛像和四寺共奉的金汁大藏经并称为中壤塘名刹的“身、语、意”三大所依。

    二是建筑文化。觉囊派的建筑文化独具魅力,特别是佛塔建筑风格各异和坛城营造样式各异。一方面是,佛塔营造一改藏式佛塔基座低矮的风格,而是把基座升高,塔身部分也不完全采用覆钵式,形成了高基座的方形佛塔风格。中壤塘名刹特别注重修建石砌的实心大佛塔,常见的有时轮、度母、尊胜佛母、吉祥多门四种大佛塔,佛塔高一般都在40米左右,样式奇特,在中壤塘的村头、路口、河边或山头,随处都可以见到矗立云端、八面迎风的大佛塔。如今,但凡走进中壤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壮观巍峨的吉祥多门万佛塔。吉祥多门万佛塔,藏语意为 “见者皆得解脱的大佛塔 ”, 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整个佛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佛塔下大上小,逐层收分,气势恢宏,雄伟壮观,与寺院建筑融为一体,寺中有塔,塔中藏寺,形成寺塔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大佛塔一般九层,通高40米左右,有108个门、108间殿堂,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为第18代法主笃布巴•喜绕坚赞设计建筑样式。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因而得名十万佛塔。这样大的佛塔在中壤塘共有5座,其它较小的佛塔在中壤塘境内可谓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是藏哇寺坛城殿供奉的四座巨大的实体鎏金木质大日如来、21度母、时轮金刚、不动如来实体坛城模型,用柏木精雕细刻而成,其结构复杂,形制秀丽,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美的建筑实体坛城模型,又是出色的工艺品。而正在建设中的实体时轮金刚坛城是世界上第一座实体时轮金刚坛城,设计高八十米,基座两百平米,内外形制完全按照《度量经》进行设计和施工,兼容藏、汉、印度、尼泊尔等佛教艺术元素,具有极高的佛教修习与艺术价值。

三是梵音文化。觉囊梵音禅乐脱胎于深邃广博的佛法思想,成熟于一脉相续的清净修持,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行者的那份清凉、自在、圆融和灵动。觉囊梵音由金刚乐舞和普贤云供组成,集吹奏、敲打、乐舞、赞偈、唱念、手印、供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有传自元代完整梵音系统的央移古谱400多首。梵音的类别为俱生乐(声乐)、缘起乐(器乐)两大类,俱生乐(声乐)类包括各种经文的吟咏,缘起乐(器乐)类包括羌姆乐舞与诵经及礼仪音乐的伴奏。它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并吸收了藏族传统音乐养分,形成了具有浓郁藏族聚居区风格和内涵丰富的藏传佛教音乐艺术,在觉囊派寺庙中广为流传。觉囊梵音的传承是缘起于行者在经历实修后,心中生起觉受和证量,因为有了悟万法实相的觉证,就把自心觉受,以梵音形式吟唱出来。觉囊梵音,2011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201111月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觉囊第47代法主嘉阳乐住上师,201212月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是绘画文化,主要包括壁画和唐卡。在藏哇寺、确基寺、泽布基寺,随处可以欣赏到元、明、清至今的壁画。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壤塘壁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采用矿物颜料,调以胶汁和牛胆汁,壁画色彩光亮,图案清晰,久不褪色。藏族唐卡(觉囊画派)是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画派,它在雪域藏地活态传承1027年,传统技艺从来没有间断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始终与藏传佛教各教派文化样式生息与共,是代表性传承人领略禅意、把握禅道、融入禅境、证悟禅心的唐卡技艺禅,也是弘法利生的方便法门。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又以线条绘制和色彩点染等特殊技法而取胜,是艺术审美和绘画工艺的圆满交融,被唐卡专家誉为“洁静精微”:“洁”,是清净无着;“净”,如如不动;“精”,是集萃华章;“微”,湛然入微。在修行中绘画,在绘画中修行,僧绘唐卡,出自清净梵行,秉持菩提悲心。唐卡中有殊胜法喜,唐卡中有庄严艺术。藏地史学家曾有“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成熟于多罗那他”的说法,可见其在藏地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是雕版文化。藏哇寺藏经阁收藏55000块的木刻印版和十万多套经卷以其规模大、数量丰、涉及面广,不愧为藏族的古文献宝库,其中所藏《笃布巴全集》、《多罗拉他全集》、《曼木达哇全集》、《阿旺洛珠扎巴全集》等觉囊派祖师木刻印版以及文集的各种孤本和善本文献可谓传世珍宝。

在特邀向导常吉俄热喇嘛的引领下,我们先去了确基寺的殿堂,接着又去了泽曲寺和藏哇寺的殿堂。改革开放后,中壤塘名刹三座殿堂迭经葺饰、风貌一新。慕名临此朝觐或揽胜的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长明酥油灯光闪闪烁烁,映出一尊尊佛像的身影。这一尊尊庄严肃穆、栩栩如生的佛像,好似把我们带入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其实宗教信仰就是似非而是之论,它不仅可以通过推理、逻辑去证因,而且还可以通过体验和感受去证果。中壤塘觉囊巴文化中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是一所集佛经、壁画、雕塑、建筑、织绣以及洁净精微的唐卡、类型各异的坛城、种类繁多的佛像、价值连城的珍宝、数不胜数的雕版、风格各异的佛塔等于一体的超级“藏艺博物馆”。这里的佛教造像艺术,主要由青铜造像、木刻造像、泥塑造像、石刻造像和酥油花造像五大部分和佛像、菩萨、度母、佛母、护法、金刚、罗汉、祖师、人物9个门类组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风格。漫步其间,犹如徜徉在光辉灿烂的觉囊文化艺术的殿堂。面对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美绝伦的雕塑、浩如烟海的文献和洁静精微的壁画,人们只能在各自的心里捕捉着觉囊文化的意蕴和境界。中壤塘名刹确实有着丰富的景观,人们不仅在瞻仰觉囊文化历史的景观和艺术的长廊,而且也在瞻仰藏民族心灵的景观和教证的长廊。如今,中壤塘名刹以深厚的觉囊文化底蕴走进了历史画卷,又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光辉照耀下,以崭新的姿颜,走进了新时代。凝视着古道热肠的向导喇嘛,我们完全沉浸在中壤塘觉囊文化艺术的海洋之中。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现象都是有的,但本质是空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缘起的、互相依存的。今天,如果儒、释、道与西方的思想能够融通,加以综合创造,就可能形成新的、符合当代人类需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寻觅性灵就是寻求良知,就是通过教证懂得要寻找良知。仰望崇高就是追求崇高,有益于四众弟子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的正确的认识,有益于四众弟子的道德人格素质的提升。在21世纪的今天,佛法的弘扬,除了强调生死大事之外,还得照顾和帮助世人面对生命、处理问题和在生命中寻找意义。佛陀,作为人天师,就是教导众生如何去认识世界,处理人生问题,继而寻找到真正的幸福和解脱。

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魅力,向海内外展示出觉囊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藏民族是一个注重精神生活的民族。而藏传佛教文化也因为其倡导的慈悲与智慧的普世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认同。诚然,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是古老的,也是不朽的。尽管岁月沧桑给它留下了一道道难以磨灭的印痕,但那璀璨的觉囊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还有那道不尽的藏汉四众弟子团结护法的诗篇,始终构成了她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在藏区,最优雅的地标建筑往往都是寺庙,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慈悲、智慧、平等、教证、奉献。放下一切的执着,是善信一生一世的的功课。藏民族善信一生最大功德是奉献自身的一切。中国的圣者老子曾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你看,那些转山、转水、转塔、转庙、转经轮的善信,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人们被她们守望精神家园、追寻心灵富足、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为所震撼和感动!这里,念观音和时轮金刚心咒,已经成为四众弟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很多人每天念一两万遍,一生念超过亿遍的也很多!信仰是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其教证载体、内容、方式和队伍是需要正信和正能量的,它不是古董,时间越久越值钱。没有正信、正能量的信仰,总是停滞在一个层面上的信仰,就像是一潭死水,时间越久越浑浊。让信仰充满正信、正能量的路径就是有条不紊地传习、交流、融摄、教证、慈善和服务。正信、正能量是建立在教证基础上的对真理的理智的追求,它不是一种人云亦云,随大流的从众行为,也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更不是如痴如狂的迷信,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自觉行为。善信对其信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勤于功行,还要努力教证,以便于行者走上佛陀指引的光明正道,以便于行者全面了解佛陀的慈悲精神,使其信仰更加纯洁,更加包容,更加美丽。只有在彼此包容的世界里,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美丽觉囊文化中心,因为她的朴实无华。她不加修饰地让世人懂得山水之美,也从不遮掩她的金碧辉煌;她生命的信仰源泉来自于对心灵的洗礼,是对觉囊他空见因乘和时轮金刚果乘的教证;美丽觉囊文化中心,不是因为她的神秘,而是因为与她心灵交融。觉囊文化中心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纯净,神奇。每每离开这里,心中牵挂的始终是这片魂萦梦绕的心灵家园。

    黄昏,夕阳斜照,这时的觉囊巴寺庙群似诗如画,穿越其间,恍然琼楼玉宇,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当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中壤塘文化中心时,一缕缕夕阳透过山间的暮霭斜射在确基寺大佛塔的金顶上,佛塔四周响起了悠扬悦耳的风铃声,越发使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我如是观。

    归途的路上,车内寂然无声。从那一双双沉思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人们心底里翻滚着波澜,虽然,我们对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的巡礼是短暂的,对觉囊文化的感悟还不够透彻,但她已在我们的心海里激起了层层的涟漪。“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教的经典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先生如是说。张建世老师告诉笔者,此次专程从成都赴中壤塘乡实地踏访觉囊文化遗产,实在感慨万端,觉囊文化以“中观”、“空性”和‘‘如来藏佛性”融为一体的“中观他空见”为自己的“空性”见,真可谓是我国佛教哲学思想上的一枝奇葩。张建世老师的话犹如滴滴甘露深深地沁入了我俩的心脾,至今仍然回响在我俩的耳边。

    汽车继续沿着则曲河驶去……

 

   原载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文化》20021期, 本文有所完善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