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州情概况 / 雪原文史

读四川《阿坝县志(1990—2005)》札记沈永清

发布时间:2016-06-23
字体:
访问量:
来源:
分享到:

读四川《阿坝县志(19902005)》札记

沈永清

内容提要:《阿坝县志(1990—2005)》在继承前部《阿坝县志》体例的基础上,从体裁、篇目层面上作适度调整创新,达到体例完善;资料全面、系统、翔实、是部综合性科学文献、价值多元;续记为主、辅以增补勘误、适度凝移复载的编纂方法对于第二轮志书的续修具有示范意义;问题与缺失引以为戒。

关键词:继承创新  科学文献  编纂方法

《阿坝县志(1990—2005)》是阿坝县第二部志书,内容承接首部《阿坝县志》全面、系统记载1990—2005年阿坝县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历史,资料翔实,版面文字115.8万字。笔者读后认为:《阿志》体例完善、资料文献价值多元、编纂实践与方法具有可操作的示范意义、问题与缺失应引起志人的关注。

体例继承创新、日臻完善

一、 体裁运用

《阿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以志为主。

述体为卷首概述:一述自然环境,二述1990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三述19902005年资金投入、显示投资是阿坝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四述19902005年文化事业、显示阿坝县城乡人民物质文化进步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动态画面,五述阿坝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回、汉、羌等多各民族聚集区,以不足百字展望各民族团结一致、携手并肩之美好前景。概述共约万字,用全志0.9%的版面文字勾勒县情、总揽主志。

记体为卷首大事记与专题记述、卷末编后记,共4.3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3.7%

大事记按年、月为序,顺次记19902005年阿坝县发生的大事、要事416条,年均26条,从纵线上反映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发展脉络。

专题记述由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县委流动党校、“四下乡”活动3个专题构成,再现阿坝地情特点。

编后记,记“阿坝县志历经六载,八易其稿,终于成功问世”的编纂历程,是为今人、后人提供志书编纂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文献。

传体为人物传略,以卒年为序,立断限离世的史藏族精英人物索郎玉清等5传主,0.4万字,人均不足千字。传体为全志版面文字的3‰,显示阿坝县是以藏族为主的地情。

图体为集中于卷首彩页,82版页,为正文版面的12%。彩页由地图与照片构成。

地图由阿坝行政区划图、四川阿坝曼则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位置图、阿坝县旅游路线示意图、阿坝县旅游景区示意图、阿坝县城鸟瞰图、县域全景、县域晨曦7幅地图组成,15页,为图体版面的18%。照片55页,为图体版面的82%,按市政建设、农业、畜牧业、林业、野生动物、工业、旅游、商业贸易、教育、卫生、交通通讯、文化体育、惠民行动、政体、拥政爱民、宗教文化、民族服饰、阿坝县志编纂工作等18个板块330帧照片。其中旅游板块12版页、39帧照片,凸现阿坝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之美。图体形象直观地凸现阿坝自然、社会之全貌,令人神往。

表体。设随文表211张,12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0%。表题、表栏、表序齐全,与志文内容密切配合,以文为主,以表为辅共同反映阿坝县的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脉络与现状。

录体为人物名录和卷末附录,9.9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8.5%

人物名录为人物篇之组成部分,由19902005年阿坝县先进个人名录和19902005年阿坝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2表体构成,1.2万字,为录体版面的12%。卷末附录由19902005年先进集体名录、艺文、重要文献、增补与勘误、阿坝县各乡镇(场)志、部门志续修情况、阿坝县各分志主笔、责任编辑、  市人员名录6目组成,8.7万字,为录体版面的88%

索引为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的先后索引,2.3万字,为全志版面的2%,为读者检索提供方便。

志体为专志分志,力求按科学分类,兼顾社会分工实际,横分门类、纵记史实,全志设29篇,每篇设章、节、目3个层次,89万字(不计随文表),为全志版面文字的78%,是全志之主体。

《阿志》体裁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十一条“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的标准。从其体裁考察,《阿志》是对《阿前志》体裁运用的继承与创新。

《阿前志》是阿坝历史上第一部新编县志,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资料性相统一的能体现时代精神和地方特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

《阿前志》体裁以志为主,述、记、传、图、表、录诸体并用。

述体为卷首概述,以0.7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8的篇幅勾画阿坝自然环境、建置、人口、经济、人文、社会的概况,文末展望阿坝“必将成为川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商贸明珠。”从勾勒县情、总揽主志的标准考察,远逊于《阿志》概述。

记体为卷首大事记、专题记述和卷末附录编后记,6.6万字,为全志版面的6%

大事记起自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至于198912月,纵线记事1351年、记大事、要事332条,呈现阿坝千年发展脉络。

专题记述,记载清廷授土千户、土百户、整党(19851989年)等19个专题,时间跨越从17231989年。专题记述以记事本末体式详记其始末,是大事记内容的补充与细化,内容丰富,叙事翔实。

编后记用不足千字记其编纂其志10年的过程。

从记体考察《阿志》大事记记事脉络清晰、内容充实,优于《阿前志》大事记。两志专题记述同为展示阿坝县地情的精彩篇章。

传体为人物篇中的人物传,以卒年为序,记传主绒靖更敦坚木参等18人,入传人物记其波澜起伏的一生,可读性强。明显优于《阿志·人物传略》的简历式。

图体为集中于卷首的地图和照片集。地图为8开版的阿坝县行政区划图1幅。照片集为24版页、照片75帧,形象再现其自然、经济、文化、社会之概貌。图体之学术性和审美愉悦远逊于《阿志》之图体。

表体为随文表108张,13万字,为全志版面的12.3%。以文为主,以表为辅,文表相辅。《阿前志》表体缺少序号。从规范性上考察,其表体远逊于《阿志》。

录体为人物之表录和卷末之附录,共9万字,为全志版面的8%。附录由文献辑存、修志始末、阿坝县分志编写一览表、阿坝县部门志一览表、编后记构成,计6万字,为录体的67%。其文献辑存是其录体价值之所在,其附录选录内容优于《阿志》。

志体为专志,专志为地理、政治、经济、文卫四类,设分志29篇,篇下为章、节、目3层次。志体84万字(不含表格)为全志版面文字的76%,为全志之主体,其运用逊于《阿志》专志分志之全。

从体裁运用上考察:《阿志》继承《阿前志》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的传统体裁,并按规范完善、创新,增设索引,从体裁运用层面达到学术规范。

二、 篇目设置

一部志书质量之高下,首先取决于其体例,尤其是篇目设置是否合理。正如傅振伦所言:“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故志家必以凡例冠之。”

《阿志·凡例》曰:“专志分志,力求按科学分类,兼顾社会分工实际,横分门类,纵记史实。”设:政区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与计划生育、党政团体、阿坝县人民代表大会、阿坝县人民政府、政协阿坝县委员会、社会团体、政法、军事、民政、劳动人事、综合经济与经济管理、农牧业、林业、工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商业贸易、财税金融、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民族、宗教、人物等2993318节,篇下设章、节、目3个层次。其篇目隐含自然(3篇)、政治(9篇)、经济(10篇)、文化(4篇)、社会(3篇)5部类,为记录阿坝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提供科学合理的载体。

《阿前志·凡例》曰:“专志又分地理、政治、经济、文卫四类。”设:地理——自然地理、政区建置、民族人口,政治——党派群团、政权、政法、军事、劳动人事、民政,经济——综合经济管理、畜牧农业、林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财政税务、金融、商业、粮油、城乡建设,文卫——教育、文化科技、宗教、医疗卫生、体育、人物等4部类2793343节,篇下设章、节、目3个层次。地理、政治、经济、文卫为虚设部类,同时缺“社会部类”。

从篇目设置上考察:《阿志·凡例》比《阿前志·凡例》科学严谨,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现行管理体制)实际相结合,补《阿前志》社会部类之缺,突现“横不缺项”的志规。《阿志》在继承《阿前志》篇目框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创新。减少结构层次。取消虚设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卫部类层次,改为隐含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部类的中篇体式,保持篇下设章、节、目的3层次结构。保留《阿前志》篇目中的政区建置、自然环境(地理)、政法、军事、民政、劳动人事、林业、工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教育、医疗卫生、宗教、人物等14篇,为《阿前志》27篇的52%,以此保证志书记载内容的连续性。适度调整。将民族从民族人口篇升格单独立篇,并后置与宗教篇整合为隐含的社会部类,补《阿前志》社会部类之缺,将《阿前志》党派团体、政权2篇析为党政团体、阿坝县人民代表大会、阿坝县人民政府、政协阿坝县委员会、社会团体5篇,文化科技、体育篇调整为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城乡建设改为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商业改为商业贸易,综合经济管理改为综合经济与经济管理,畜牧农业改为农牧业,共12篇,为27篇的44%。旨在按地情特点记载志书断限内有所变化的事物。增设旅游篇,删除粮油篇,增删篇为全志27篇的6%。旨在凸现时代特点与地情特色。修正标题,改自然地理为自然环境,使标题更为科学。调整顺序,将自然环境篇与政区建置改为第一篇政区建置、第二篇自然环境。使其篇目顺序更具科学性。

《阿志》对《阿前志》篇目进行继承、调整、创新后,达到“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得当。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的学术规范。

要之,《阿志》从体裁运用、篇目设置2个层面上继承《阿前志》,对《阿前志》缺失与不完善之处进行调整、创新,使之体例日臻完善。

资料全面系统翔实、价值多元

《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由此可见,志书不仅仅是基础资料,更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文献。

《阿志》以图集开卷,形象展示经济、文化、自然、政治、社会动态画面,凸现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之美。卷首概论勾勒县情,总揽主志;编年体大事记依年月记录全县性大事、要事,辅以专题记述,从纵线上再示其发展脉络。读后对阿坝县情与地情特点时代特色大致了了。

专志分志,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设29事类、343事项,用百万余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88%,全面记录其19902005的历史与现状,再现“阿坝县改革开放、探索前进、不断发展的16年,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铸就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6亿,财政收入37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6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3万元,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85亿元,三项产业结构比由1990年的60.4﹕1425.6调整为2005年的53.111:35.9由此凸现改革开放好的主题,其记载内容图集、概述、大事记的拓展延伸和条理化,

卷末附录“艺文”补志文未设艺文之缺。

《阿志》“求真务实、广泛深入收集资料,严把内容关。……县志总编室组织专人,……抄摘资料约40万字,加强考证,甄别资料的真伪,确保真实准确。……编印《阿坝县志》信息35期,加强修志信息交流与业务指导。至2009年底,各承编单位上交资料共计350万字,县志资料搜集90%,分纂人员基本完成各自的分纂任务。”从中可见入志资料基础的扎实,保证入志资料的真实可靠。

笔者认为《阿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准确记录志书断限内阿坝县自然与社会发展变化,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地方特点与时代特色的资料性文献,是一县综合性科学文献,为今人后人用志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具有文献之存史价值。

特色篇旅游中的旅游开发章,再现自然、人文景区、景点全貌,与图集旅游板块39帧照片互为佐证,凸现其山水人文景观之美,诱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旅游规划与开发章记录旅游开发、行业管理、旅游营销,再现其旅游成果与经济社会效益“20022005年,游客总数41.9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136人次,旅游收入9767.5万元。”由此凸现审美与社会经济价值。

大事记记载草场纠纷5,政法工作节记载“19987月……双方群众持械对峙……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化解不稳定因素”等数起草场纠纷处理情况。民政篇中设草场纠纷节记载草场纠纷(勘界前)、资源权属争议(勘界后),由此翔实记录阿坝县草场纠纷之全貌,具有存史、社会民生、资政与教育价值。

民族篇记载藏族、回族、汉族、羌族之分布源流,记载藏族、回族风俗,分别再现其居住、饮食、服饰、家庭、礼节、姓名、婚丧、禁忌、节庆风貌。

宗教篇记载藏传佛教、苯波教、伊斯兰教,述其源流、记其代表寺院,详记宗教文化,再现其节日文化与文化艺术,具有宣传、认识、存史与学术价值。

农牧业篇草原破坏节约千字,记载草原沙化退化、鼠害情况严重“2005年,阿坝县草原理论载畜120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206个羊单位,超载86个羊单位,超载率71.67%。”从其真实的记录中现实出社会民生与资政价值。

要之,《阿志》资料全面、系统、翔实,是部科学文献,具有存史、教化、宣传、资政、认识、审美、学术等多元价值。

编纂方法和实践具有可操作的示范示范意义

在方志学中,地方志书可分为“通志”或“续志”两种形式。“通志”一般是指贯通古今的省志(有些贯通古今的州市县志也称“通志”),“续志”则指在前志时间下限基础上续修的志书,相应比通志记述的历史时期短。一般志书数十年后都要续修或重修,从而延续不断的方式传承区域历史和文化。

《阿前志》是阿坝县的首部志书,其凡例指出:“上限至民国时期,部分史实酌情上溯;下限至1989年底。”因此,其志是阿坝县的首部通志。《阿志·凡例》“本志上限为1990年,下限断至2005年,为体现事物发展的完整性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续志上限与前志下限适当上溯或发端为准。”因此,其志是第二路志书中的续修志书。任务有两,一是续,即以首轮志书的下限为其上限,系统记录志书断限内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二是修,即修正、补充首轮志书的缺失。

《阿志》以续为主,除自然环境、民族、宗教3篇外,其余26篇以百万字为全志版面的86%、系统翔实记录19902005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历史与现状。“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奋斗历程与业绩,客观记述16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我们不但从中看到16年来阿坝县前进步伐和发展轨迹,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更可以从中引发思考受到启迪。”其志“续”之主旨的凸现志书断限内的历史与现状。

其志对前志的错编遗误史实,设增补与勘误,为卷末附录之四,1.6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4%。增补内容有两,一是《阿坝县志》增补“208”情报站,二是大事补遗,起自民国24年(1935年)至19899月,补遗大事339条,补《阿坝县志·大事记》之遗,补遗率100%。勘误为表体,表栏有页次、行次、误、正4栏,纠正史料错误30处。增补与勘误有益于提升志书的资料性文献价值。

自然环境从一个区域来说是人文环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中国地方志的传统体例来说,是千百年不曾变化,被修志者奉为圭臬的部分。续志为独立成书的新志,要全面记实一方地情全貌,就不可不记区域内的自然环境。

《阿志·自然环境》是《阿前志·地理环境》的适当凝移复载。《阿志·自然环境》设:第一章地质地貌——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类型,第二章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第三章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313节,3.2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8%

《阿前志·地理环境》设:地质地貌——地层、构造、岩浆岩、地貌,气候——特征、要素,水文——水系、河流、湖泊·沼泽·温泉、地下水、水质,自然资源——土地、水、太阳能、动物、植物、矿藏,自然灾害——雹霜季、地震等519节,5.1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5.2%

从其设置事项与记述量考察:其志将《阿前志·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由3章压缩为1章,即降低其记述层次,将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联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之并列,并对有关事项作科学合理之调整。将文字记述量由5.1万字减为3.2万字,其中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等由《阿前志》的3万字压缩为1.5万字,精简50%,即将前志重复资料重新整合取其精华,而对志书断限内则作翔实记录,其气候类型、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均属此列。自然环境凝移复载率为20%

阿坝县境内“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汉族等民族。……2005年,藏族565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回族2248人……。”因此,对于民俗风情作适当凝移复载旨在凸现阿坝县的地情特点。其将《阿前志》民族章中的风俗节,提升为民族篇中的民俗,前志风俗节设藏族、回族、其他民族、民族新风4目,1.2万字,为全志版面的1.1%。《阿志·民俗》设藏族风俗——居住、饮食、服饰、礼节、家庭、姓名、婚丧、禁忌、节庆,回族风俗——饮食、服饰、礼节、家庭、姓名、婚丧、禁忌、节庆217目,1.3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1%。凝移复载率100%

从其设置事项与记述量考察:升格设节,节下设目、子目,增加记述层次,注重细节。将风俗事项内容重新整合、细化,增强可读性与审美情趣,读其风俗犹如欣赏一幅幅藏族、回族之风情画。

要之,《阿志》以续为主,辅以增补勘误、适当凝移复载的编纂实践,为第二轮志书的续志编纂提供可操作示范意义。

值得研究的问题与缺失

一、 艺文应入正文记载

艺文是一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我国传记体史体和政书应记的内容,也是方志应记的内容。《阿志》补《阿前志》未记艺文之缺,在其附录中立“艺文”,记录阿坝县民歌和民间故事,老兔和国王与神话传说1篇,1.6万字,为全志版面的1.4%。体现其“横不缺门”的编纂理念。研究的问题是“艺文”在志书中的位置,笔者认为应作为专志单独立志,或置于文化事类作1章或1节记载之。

二、 标题应简明准确、显示统属

《阿志·党政群团》下设“中国共产党阿坝委员会、重大决策、党务工作”321节,从内容考察均是中共阿坝县委,无其他群团事项。其志人大、政府、政协、社会团体各设1篇。据此,笔者认为标题应改为“中共阿坝县委”或“中共地方组织”。《阿志·商业贸易》第二章供销联社,标题不可取。应改为“供销合作社商业”较为规范。“供销合作社”是特定名称,特指供销合作社商业。

三、 归类不科学

《阿志·林业》第一章资源,第一节森林资源为自然属性,应归其第二篇自然环境之自然资源。第二节动植物资源在其自然环境篇第二章自然资源已有记述。后果是标题、内容前后重复,应归自然环境事类较为科学。

四、 数据矛盾

量词之误。各莫乡“1990年,有3982243人”,其中的“398人”应是“398户”。前后不一。水文,“阿坝县境内长江水系流域面积6783.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01%。……阿坝县境内黄河水系流域面积3651.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9%。”水资源·地表水,“长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6730.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1%;黄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3622.2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9%。”长江、黄河水系在阿坝县境流域面积前后不一,长江水系前后为6783.82平方公里、6730.03平方公里,黄河水系前后为3651.22平方公里、3622.27平方公里,信谁?文表不一。镇场·阿坝镇“2005年……387510501人”2005年阿坝县人口分布情况表“阿坝镇3875户、10420人”。同是2005年阿坝镇,文表户数一致,而人口则是文字10501人、表10420人,信文还是信表之人数?上文所言数据的前后矛盾或文表不一是总纂统稿或校对不慎所致,所造成的硬伤应引起修纂者的高度关注!

要之,笔者上述之见,仅供学界参考!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地址:上海市沪闵路6528号闵行区政府大院内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201100

联系电话:021-54700556(宅)

13916597284(手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