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史志中心针对脱贫户赵志芬申办残疾证的实际困难,主动作为,通过“入户走访+政策衔接+全程代办”三位一体帮扶模式,于3月25日顺利完成残疾等级鉴定及证件办理工作。
入户访困察实情,靶向施策明方向。汶川县史志中心主任白莉在“敲门行动”中通过“三查三问”发现,脱贫户赵志芬2024年医药费支出个人部分达到2万元,而自身已丧失劳动能力,长期卧床不起,现场研判其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与镇村交流反馈中了解到,赵志芬错过了2024年全县残疾人筛查,一直未办理残疾证明。为最大限度帮助赵志芬减轻生活压力,县史志中心针对其文化程度低、就医出行难等问题,当场制定专人包联、专车接送、专班服务的帮扶方案。
全程陪护破梗阻,温情服务提质效。汶川县史志中心主动对接县人社局、县残联、县人民医院和漩口镇政府,安排专人租车,到漩口镇瓦窑村接送赵志芬到县医院检查;协助赵志芬监护人申领并填报《残疾人证申请表》;协调县人民医院外科专家诊断,2小时内完成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量等5项专科检查;对接镇村两级开具佐证材料6份,重点核查佐证材料的完整性、证明事项关联性,确保残疾认定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
政策衔接筑防线,长效帮扶固根基。在取得县级医院二级肢体残疾鉴定结果后,汶川县史志中心帮扶组实施“保障链”延伸服务,联动漩口镇残联专员积极落实困难残疾人专项津贴。与瓦窑岗村建立“1+N”帮扶档案(1份残疾人主档案+N项服务记录),并纳入帮扶单位季度回访重点对象,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本次帮扶行动践行领导班子带头入户解难题,实现镇村、残联、帮扶单位的数据共享,推动帮扶工作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